返回首页>>

清华大学11篇论文早被撤稿 报道后才公开处理意见

来源:
人民网
最后修订:
2018-10-22

      10月21日,媒体报道了两年前清华大学11篇材料科学领域论文因学术不端遭到撤稿一事,引发热议。
      当天晚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回应称,早在2017年4月,其已经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该院2010级博士生叶肖鑫涉及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撤销了其博士学位。这一处理结果在校内进行了公告。2017年6月,该院停止了叶肖鑫导师唐国翌教授的研究生招收资格,撤销了其材料学科负责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目前唐国翌已办理退休手续。
      而在媒体曝光之前,清华大学从未就此事公开发声,也没有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由于科研管理部门尚未针对学术不端出台处理细则,相关机构即使遇到造假行为,也会持观望态度。“这类事件的关注度不高,如果相关部门施加的压力不够大,当事机构就会以‘拖字诀’应对,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审稿人邮件引发的学术“打假”
      10月19日,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网站以大篇幅报道了清华大学撤稿事件。文章指出,撤稿原因是重复使用、滥用图片,欺骗性署名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这些论文发表于2014到2016年。
      一些图片在不同的论文里反复出现,描述完全不同的材料或样本。此外,论文团队还擅自给论文增加署名——被署名者对论文发表一事完全不知情。

查看原文